校園風光


 0.校門的演變
  1.舊南樓
    首先介紹舊南樓,一來是因為它是老建物第一個被拆除的,二來是因在民國五十年代以
  後,舊南樓漸漸成為附中的精神象徵而被稱之為「古堡」,附子便成為「騎士」,附中因此
  被稱為「附堡」,即使是民六十九拆除後,這個精神象徵依然被保留下來,直到民國八十年
  代,班聯會與社聯會製作的紀念書包和背包,仍有叫做「附堡風雲」(七十八學年度)和「古堡
  青龍」(八十五學年度)的,其對附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。
     舊南樓大約比今南樓更靠近信義路三公尺,原是日據時期L型建築的南邊部份,是黑瓦
  加強磚二層樓建築,屋頂有兩個老虎窗以利採光、通風,並增加屋頂的變化。L型的轉角處
  ,即舊南樓盡頭,是玄關所在,一樓挑空為通道,二樓頂上加蓋三樓,並將屋頂成一個四方
  型有尖頂的型式,這是它被稱為古堡的由來。其實根據校友李乾朗(高一五一班)分析,這 是
  1930'S在日本統治地方極流行的興亞冠帽式建築,建築物向南,與今南樓正好相反,走廊亦
  有上下拉的玻璃窗,與西樓同。
      南樓依其結構與外觀,大致上可分為二段,第一段亦靠西的四間教室(以二樓教室為
    單位,全長為十一間教室),為加強磚建築,靠東的一段七間教室地板卻由厚木板舖成,走
    在上面聲音很大,這是附中四景之一-南樓響板的由來,最東端的三間教室(樓上樓下共六
    )三十八年九月所築,因囿於經費,不僅地板以厚木舖成,連天花板都採用木樑,一樓外
    牆也沒有貼壁磚。
      民國六十八年,舊南樓老舊益甚,已成危樓,終於六十九年夏天拆除。
  2.武道館:建於日據時代,位於西樓的北邊,是一座鋼筋水泥的日式平房,外型典雅,屋內為木頭地板,屋頂上開氣窗,以利採光通風。總坪數193坪,價值19萬。當時許多學校都有類似的建築,是當時學生練習摔角、柔道、劍道的場所。民國39年為因應取消二部制造成教室需求增加,將武道館改為總辦公室。因53年改為圖書館,64年改為美術館,741012日因興建新民樓拆除。
     3.體育館:建於日據時代,當時又稱「風雨操場」,亦兼禮堂使用。學生週會,電影晚會都在此舉行。其位置約當時東樓的右後方,技藝館的右前方,坐東向西,面積186坪,約價值22萬,是一座鋼筋水泥的建築。民國五十二年的大火燒毀了屋頂級舞台設備,修復後,改為鐵架屋頂,只供體育館用途。由於附中有前後操場,其體育功能並不重要。民國六十年代,對東樓得高一小將而言,經常作為通道使用;對夜間部而言,則是球場及軍訓課的夜間操場。民國78年,因興建今技藝館而拆除。
   4.圖書館:建於民國46年。位於新北樓西側與圖書館中間的空地上,是一棟鋼筋水泥的平房,面積87坪,價值126,695,60元。前半是閱覽室,後半段闢為書庫(約有十櫃圖書),中間設工作台出借圖書和雜誌。民53年,由於學生班級人數增加,此處不敷使用,乃改為學生友誼室與福利社。民國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的「附中酸梅湯」就是在此一角落販賣。後又作為蒸飯開水房屋、教職員餐廳、員工合作社三合一的用途。民國7610月因樑柱損壞,有危險性而拆除。
  5.工藝館:位於校園東側信義路147巷,約當今日技藝館的位置,民國463月建樓下五間,前後陸續添建,至五十年1月全部竣工,面積150坪,造價二十五萬元,共教室10間。原稱東樓,民56年今東樓興建,稱後東樓。民國61年因原工藝工廠(今托兒所)不敷使用,乃將其改為電工、木工工藝教室,設計圖是請本校秦彥斌老師等共同研究規劃,再經蘇澤建築師完成工程設計圖說。78年因興建技藝館而拆除。
    6.科學館( 學館):位於今樂教館的右前方,游泳池的北面。民國50年建一樓,民國53年建
     建二樓。面積1,475.96平方公尺(447.26)造修752,800,新南樓(至善樓)於民706月落
     成後,實驗室遷至新南樓五樓,此處改為音樂館,一樓東側改修為十四間練琴室,二樓改
     為普通教室三間,器材室兩間,辦公室、合奏室、綜合教室、閱覽室各一間,於七十年十
     二月完工。788月樂教館完工後拆除。
    7.舊明德樓19781月—20091120日)
位於校園西北角,與網球場、圖書館、游泳池相鄰,是國中部所在地。整體建築呈「ㄇ」形,開口向西方,中有中庭,其中有一棵五層樓高,須多人才能環抱的老榕樹,是國中部的精神像徵。洗石子外牆,樓高五層。一樓南側是辦公室,二樓南側有輔導室,三樓南側有資訊教室與視聽教室,四樓南側是實驗室。地下一層,有美術教室、桌球室、會議室等。由於主體老舊,已拆除完畢。國中部學生於20091120遷入新大樓,1127日正式啟用。新大樓位於原本的排球場,而老榕樹也改種於學務處前之草坪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